学习期儿童阅读困难经常隐藏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坐着,开小差...

一、什么是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约占学习障碍的4/5。在临床上,阅读障碍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获得性阅读障碍是指先天或后天的脑损伤以及相应视听觉障碍造成的阅读困难。DD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性损伤,而阅读水平却显著落后于其相应智力水平或生理年龄的现象。

二、阅读障碍的原因

1、遗传机制

遗传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阅读障碍有很大影响,但只有找到影响阅读障碍的基因,才能下肯定的结论由于易感基因位点编码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神经细胞迁移和轴突发育。这些易感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神经细胞迁移和轴突发育异常,影响大脑皮层和丘脑的功能,进一步造成感知觉、运动和语音的缺陷,进而影响阅读。

2、大脑机制:

(1)语音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的大脑左外侧裂周围皮层——尤其是左颞-顶联合区、左额下回功能失调,引起语音缺陷,导致阅读能力下降。

(2)一般感知觉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存在视觉和听觉加工的缺陷,是由于大细胞系统的异常。小脑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能力下降,是由于小脑功能的失调,而脑神经研究的确发现了阅读障碍者小脑活动的异常。

3、行为研究:

1语音缺陷理论认为DD者存在语音的表征、存储和/ 或提取缺陷,进而影响了形- 音转换,致使语音技能低下和阅读能力受损。一般的感知觉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是由基本的感知觉缺陷造成的,包括视觉加工缺陷和听觉加工缺陷。视觉加工缺陷直接影响阅读。该缺陷为阅读障碍者的核心缺陷。

2听觉加工缺陷导致语音缺陷,进而影响阅读。小脑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的小脑功能失调,形成自动化缺陷,进而影响了形-音对应, 致使儿童的阅读能力下降。

3小脑理论认为小脑的功能很多,如个体的运动平衡、自动化的形成、眨眼反射、内隐学习和时间估计。

4、环境因素:

户外体育时间少;早期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长;早期睡眠不足导致眼球活动异常等。

三、阅读障碍的常见表现

1、识字困难:

Ø 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Ø 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把字写反。
Ø
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笔或少一划; Ø 认字和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

Ø 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万”和“方”混淆; Ø 经常搞混音近的字,如把“妈”和“码”混淆;

2、阅读困难:

Ø 听写和拼音困难; Ø 阅读后容易忘记; Ø 难以划分段落、重点;

Ø 阅读速度慢,不流畅; Ø 阅读时喜欢用手指着读; Ø 朗读时汉字的音调易混淆;

Ø 相似汉字或字母容易读错; Ø 词汇量少,作文像流水账; Ø 朗读时不能正确停顿或分节;

Ø 朗读时会增字或减字,跳行回读; Ø 阅读或看黑板时经常歪着头,或书本放歪;

四、阅读障碍的诊断标准

A. 在个体标准化测验中的阅读正确性或理解等阅读成就显着低于其实际年龄、智力、或教育程度应有之预期表现。

B. 标准A所出现的情形显着影响个体的学习成就或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阅读技能的活动。

C. 假如个体有其他感官上的缺陷,则其阅读困难会远超过其感官缺陷所造成的程度。

五、阅读障碍的发病率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最主要类型,占到所有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儿童的70%以上。据研究,英语国家中有阅读困难的儿童高达10%-30%。学汉语的儿童中患有阅读障碍的人在3%-5%左右

六、阅读障碍可能产生的影响

1、儿童学业成绩下降,班级排名落后,对学习失去兴趣;

2、儿童自信心不足,性格孤僻自卑,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

3、父母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过多压力,亲子关系不和谐;

七、阅读障碍如何干预

1、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强调阅读障碍儿童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型的学习风格。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主张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认知策略训练或自我指导训练。

2、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感觉信息的整合,认为以前庭系统失常为核心的神经感知觉障碍造成患者对肌肉运动的控制不良,对空间认知的不足,以及身体感觉信息的输入与处理受损,因而发生听、读、写、算及交往的障碍,并且使之难以从一般性的干预训练中受益。只有通过神经感知觉训练,改善对感觉信息的组织,才能克服阅读障碍的问题。

3、同伴指导

同伴指导是指学生教学生的方法。

在认知方面,同伴指导激发了被指导者的学习动机。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对被教学科感兴趣,甚至会改变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喜欢学习,逃学行为减少,所以成绩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得快。在社会化方面,被指导者从同伴指导者身上学到了许多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了同伴关系,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关注儿童健康成长
在线测评